行业资讯—三胎政策落地,辅助生殖迎来发展契机

     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31日召开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》。会议指出,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,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,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、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、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。


     继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发布,“三胎”政策正式落地。“普七”数据显示,2020年我国新生儿人口仅为1200万人,同比下降265万,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。 纵览我国2000-2020年20年间的新生儿人口数量,自2000年后,每年新生儿人口数量持续下滑。2016年,新生儿人口数量因放开二胎政策攀升至1786万人,同比增长7.9%,实现了近20年新生儿人口数量的唯一的一次脉冲式增长,但2017年后再次陷入逐年下滑态势。


     三胎政策,旨在遏制新生儿人口数量的不断下降,改善人口结构,延缓老龄化进程。然而,随着女性平均初婚年龄超过30岁,以及生活环境、工作压力等因素,我国已步入高不孕不育率国家行列,全国女性不孕症的发生率在12.5%-15%,全国将近有4800万对夫妇不孕不育。


     过去,辅助生殖技术更多用于帮助不育夫妇生育第一胎,比如试管婴儿。随着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发布后,辅助生殖技术也等到了新的需求人群——想要第二个孩子,但因身体原因难以自然孕育的夫妻。


     三胎政策落地,或将带来辅助生殖行业终端市场需求增量,即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。根据人口协会及卫计委的统计,199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尚不足3%,到2018年已经达到了16%,并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,这一数据到2023年有可能进一步上升至18.2%。我国的辅助生殖市场2019年达到265亿美元,预期到2025年我国的辅助生殖市场空间大约为550亿美元。


     由于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涉及计划生育国策、技术成熟度、伦理道德等问题,国家历史上对辅助生殖从严管控,对辅助生殖牌照采取较为严格审批制。然而高毛利、市场空间广阔是巨大的诱惑。据行业人士透露,我国辅助生殖服务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70%,接近或超过医美、口腔等医疗服务分支行业。公立医院的辅助生殖中心是行业“大象”,几乎占比90%左右;也有不少企业加速布局辅助生殖机构,欲从“大象”口中争食。


     辅助生殖服务在国内刚刚起步。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,2018年我国4780万对不育夫妇中,仅约56.8万对接受了辅助生殖服务,渗透率仅为7%,而美国这一数据则在30.2%以上。受益于辅助生殖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市场需求的拉动,预计2018年-2023年,中国市场的渗透率有望由7%增加到9.2%。


     为何技术渗透率如此之低?专家表示,不是技术的问题。


     目前国内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受精和体外授精—胚胎移植(IVF-ET),其中衡量技术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妊娠成功率,它按照每次胚胎移植后的妊娠数计算,即临床妊娠次数/胚胎移植次数x100%。


     目前国内医院的妊娠率成功率能达到40%-60%,这与国际上的相关技术水平基本持平。试管婴儿对医生的技术和设备都有较高的要求,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患者的妊娠率。


     在妊娠成功的所需时间上,国内外水平相当,患者大致需要1.5-3个月的时间。


     而一直阻碍国内渗透率增长的因素,除了受制于观念上的接受程度,动辄几万到十几万的花费也令不少家庭望而却步。在中国,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机构,辅助生殖服务主要是自费。但欧美等国家出台了一些比较好的医疗补助政策,美国有商业保险支持,日本的全民医保则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,为患者报销每个周期1/3到1/2的治疗费用。


     专家表示,目前国内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可能唯一需要改善的是医疗报销问题,不管是以医保还是商保的形式,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。如果这方面得到改善,渗透率低的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缓解。下一步推动医疗补助会是提高渗透率的一大突破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