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5月 · 干细胞|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

全身疲乏、食欲不振、消瘦、手足麻木、刺痛、疼痛、肿胀、僵硬......


这些情况是不是在父母身上发生?随着时间的推移,症状会不断地加重。


这些体征症状、体征表现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。当然,单凭这些症状、体征表现,我们还不能铁铮铮地认定这就是类风湿关节炎。


01

类风湿关节炎


类风湿关节炎(RA)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、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。其特征是手、足小关节的多关节、对称性、侵袭性关节炎症,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,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。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、感染、性激素等有关。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~3倍。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高发年龄为40~60岁。


图片来自网络


02

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现状


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RA的全球发病率为0.5%~1%,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.42%,总患病人群约500万,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∶4。根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直报项目(CREDIT)数据分析,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疾病症状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为2.3年,延误诊断现象尤为严重;82.8%的患者在就诊中病情处于中、高疾病活动度。此外在CREDIT项目启动前,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断面达标率仅为6.8%~8.6%,而国外的断面达标率达到80%以上。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的类风湿关节炎仍存在诊断延误、治疗达标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。


不仅如此,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使用率远落后于北美国家。《2018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》中指出,在北美,生物制剂DMARDs的使用率为50.7%;而我国一项风湿免疫注册登记研究显示,我国生物制剂DMARDs的使用率仅为 8.3%。除此以外,指南还指出我国仍有60%的医院未设置独立的风湿病专科,现有的7200余名风湿科医师中超过80%在三级医院工作,基层患者在就医时无法获得风湿科医师的专业诊治。


03

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现状


根据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指南,药物治疗方案中,主要包括非甾类药物(NSAIDs)、DMARDs、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四种药物。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,但是长期服用,会造成消化道出血、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。药物一旦停用,症状就会复发。


因此,当务之急是能够找到一种长期有效且抑制关节结构持续恶化,并修复现有损伤的方法。


04

干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


在再生医学研究中,常常利用间充质干细胞(MSC)的自我更新和大量扩增能力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,如骨及软骨的修复。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。


图片来自网络


研究表明,骨髓、脐带血以及脂肪三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(MSC)在体外均能分化为成软骨细胞,将间充质干细胞(MSC)与软骨细胞在体外共培养。间充质干细胞(MSC)通过免疫调节,抑制免疫反应,消除炎症,维持免疫的平衡;此外间充质干细胞(MSC)会促进组织修复。在免疫调节的基础上,促进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,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,从而促进软骨再生和破损骨组织的修复。


图片来自网络


此外,大量研究也逐渐证实,其疗效肯定,没有排斥反应,不需要组织配型,移植后不需要用抗排斥药物;移植细胞来源丰富,体外易大量培养扩增;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。


间充质干细胞逐渐被证实在难治性疾病是有效可行的。未来,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解决难治性疾病首选。